星期五, 11月 02, 2012

交大正取


交大正取

  大四上了,看來二下的我忘記回答那個問題了

現在回頭看來,當時的目標的確有點狂妄,似乎難以達成,

>1.我想讓媽媽在隨時想找我時找的到我

  這點看來比較簡單,在筆電更新的時候除了上課時段,

其他時候Skype都有辦法通話。

>2.我想確定關於畢業是否有更多元的玩法

  還沒畢業,還沒結論。但是我想答案是有的

>3.我想要把英文練得更紮實,然後把RFC看一看

  RFC2616、HappyEyeball、OAUTH或是IEEE 802.3
或是TIA/EIA 568B,只是讀的能力起來了,聽和說好要GG了

>4.我要讓CDPA永不熄燈

  CDPA Cloud、Hitcon、PHPConf、OSDC... ...越來越高的
活動參加率,再加上開始有資工系外的同學加入,我相信這個
目標往正確的道路前進中。

>5.我想創立一個公司,在一下或二年級,一個以開放原始碼以及技術能力為基礎,並且提供資源給世界上任何想要學習或研究任何技術的人們

  我看這是失敗了,但是時間看來還夠,還有機會。

>6.我想創立一間公司,這間公司以人工智慧的技術聞名,其中,2112年哆啦A夢是否能自由思考,這間公司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這個目標能否達成,也許接下來大四和碩士班的是決定性的關鍵。

>7.我想要繼續練習程式題目,而且能夠靈活運用JAVA,並且帶著一隊學弟或是同學打上World final

  JAVA會用,只是看起來C++的STL學得好像比較快,World final的邊看起來沒那麼好摸,
到底要怎麼打上去這還真的是個問題......

>8.我想學怎麼利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完美的開發效率

  慢慢地成長中,現在是想要知道怎麼邊寫程式邊寫文件XD

>9.我希望有空的時候能多回去團部,因為那邊真的給了我不少資源
  
  GG,聽說某個鳥鳥自從上次中木馬之後,現在還沒把我加回社團,
看來要能回團部還要再等個兩三年了。

>10.我希望能在世界另外80%的部分設立孤兒院或學校,並把網路以及希望帶給他們

  10~20年後再說,以2012整年的新聞看來,台灣會不會沉都不知道哩。

>11.我知道我不可能獨自完成這些任務,所以我希望有人能與我同行

  會出現的。

=======================================================================

  再來先回到主題,現在是2012年11月的第一天。

    「留在中山還是去交大?」

  我的答案是留在中山。

  但是我覺得我必須要拿出足以說服人的理由,單純的感覺和任性不能成為理由。

  
  比較屬於答辯的部分就放到最後,先用最早的理想來解釋這個答案。

  剛進中山的時候,其實我給家裡的回應是「大二可以轉學考到交大」而連續幾次
書香獎之後,由於準備轉學考可能會有降轉問題,在加上沒辦法同時保持成績以及準備
轉學考,所以我給了「現在努力拚在校成績,這樣研究所就可以回台北了」這樣的答案。

  但是在這之中,從交大到中山,我認為關鍵點在於CDPA,雖然小芋和我說不該把CDPA
當作是選學校的影響因素,但是這的確是不能被忽視的關鍵。

  「現在大專院校有多少資訊性社團?或是大學生之間討論課堂以外的資訊問題?」

  高中如果參加過程式競賽的同學,如果不是一中或二中,或許多多少少都會感覺到
「環境」的重要,假如缺乏這個環境,幾乎不可能在比賽中得名。現在看似簡單的觀念,
例如DFS、BFS、DP等等通通都得自己想辦法理解。周邊的同學看到電腦只會拿來打遊戲、
上臉書。

  有了這個環境,ACM題目不會的時候有人討論,甚至你的想法有問題的時候會有人
能夠幫你指正,或者是遇到課外的東西例如PHP、Javascript,你知道可以問誰。好不
容易寫個留言板出來,會有學長親身教你什麼是SQL injection、XSS,要怎麼設計才
不會被攻擊。

  只是這個環境,據我所知,十分少,而且正在凋零。

  現在中山沒有任何官方的資訊性社團,中正有一個CNA,成大有CCNS,交大的
CCNA幾年前倒掉,最近重新成立NBA,台大的PTT不知道站務有多少是在校生。另外,
就高中而言,其實當初中正高中航空社倒掉也的確顯示出了這個現象。

  只是CDPA不是一般的資訊性社團,他另外還需要維護宿舍網路的品質,也因為
多了這一份工作,使得CDPA的學習機會增加很多,舉例來說,能夠有機會在大學畢業
以前實際操作四千多人的網路,包括交換器及路由器,這並不是隨便都能遇到的。
  當你認為什麼東西的效率太差,想要重寫一份,然後就寫出來,就用上去了,這
也不是隨便都能遇上的。
  
  也就是說,假如今天有「校園骨幹支援IPv6了,宿舍網路可不可以支援」的需求,
那麼一個普通資工系的學生頂多去盧網管,然後上BBS罵政府很差,別的國家都有了。
但是今天在CDPA,會有學長半夜和你討論IP要怎麼畫會比較好,怎麼設定會比較方便,
然後陪你一起測試,再把規劃方式送到網路組,約廠商把他設定起來,最後比別的同學
多學到了很多東西。

  這點,我想是影響我從交大到中山的最大因素。
      
PS.交大雖然也有類似社團,但是目前CDPA一個"站"的資源和NBA一個"版"的資源還是有差

  
  再來,最早的討論點我是從交大和中山的學分費以及學費加上獎學金差異下去做探討,
只是在這個比較點上,中山贏很大,只是怕被說太膚淺,所以就不在這邊探討他。
只是這對我來說也是個重要的原因。

  所以接下來談討的是中山的社群文化。

  之所以說環境夠熟,其實有一點是已經邁入第二屆的學生議會,我相信交大再怎麼熟,
也很難有外校考進去的研究生直接下去探討校務問題還能有重點的吧?
  
  為什麼會說到中山社群文化,因為現在想到了第12點:

12.希望能夠開發出「中山API」,可以讓學弟妹利用程式進行選課,檢查收發信,
自動把通識講座加入行事曆等等的基礎建設,就像FB API那樣。

  假如你對中山的文化不夠熟,其實很難在接下來的兩年內把它實做出來,對吧?

============================================================================

  其實我的求學過程,一個很重要的特色是高度自由。我總是有很多想法,像是拆掉電話
把他接上電腦,這樣就能錄音之類的。

  從國小開始,我的志願就是往電腦發展,這條路走得很堅定,但是總是因為成績
因素導致沒有選上最理想的學校。

  從一開始的建中、麗山資訊班到中正高中,然後卻又在中正高中遇到了數理資訊實驗班。
再來是很大膽的「棄國文、衝數理」計畫,我記得這也不是很主流的玩法,但是他還是有用,
至少以中正而言,我大學考得算不錯了。只是因為交大看學期成績很重,所以如果要上交大,
計畫得再次修正,所以修正成「全力衝在校成績而非比賽成績」之後,看來計畫是成功了。

  所以說下個階段就是碩士,然後工作。

  碩士影響大概一到兩年,和當兵差不多,除了一到兩年以外,還有第一份工作,
和之後拿出去給別人看的學歷。但是就如同我之前相信的策略一樣,我相信公司會比較相信
有好經歷的新人而非好學歷。能幫公司帶來價值,而不是只是掛一個頭銜說本公司任用多少
交大碩士,所以以這個目標,也就是「能力 > 學歷」的策略。

  「能力 > 學歷」

  其實能力是很難被量化的指標,因為他太多元了,今天一個對Linux核心很熟的神手,
你突然要他下去維護IIS+ASP的站,可能他會跟你投降。正因為如此,所以如果直接以測驗
的方式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是有困難的。所以我們只能以他過去的表現,來評斷這個人的
價值。
  
  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關於過去的表現,基本上剛畢業出來,完全沒有過去的表現,
所以中山學歷比起交大學歷,的確會吃一點虧。但是又如何?
假如我能夠利用中山環境熟悉這點,把能力建立紮實,同時如果能夠五年畢業的話,
那麼雖然起步比較慢,但是後面加速的動力比較大,長期而言不一定是吃虧。

  接著,為什麼我會堅持在中山對能力的培養會比較快?

  主要是因為習慣,雖然到了交大可能會遇到新的人脈新的文化新的想法,但是其實
到了第一間公司,這些東西也是會出現,所以走中山路線還是能遇到新的人脈、文化及想法。
  再來,由於習慣的因素,所以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進入最佳狀態,提升競爭力。
這時間有多短?其實現在就可以開始跟實驗室的進度下去做研究了,也就是說大四下的這段
空閒時間可以拿來做高效能的利用。而不是放在那邊等畢業而已。
  還有,因為已經和老師有過幾年的認識了,所以老師的習慣也大概清楚,曾經有什麼優缺點
也可以提早配合,所以在整體規劃上可以降低風險。既然風險降低了,那麼就可以採取比較積極
的讀書方法,例如開始配合學校計畫、接其他案子... ...之類的。
  
  如果用一句話來表示,那就是「強龍不壓地頭蛇」的概念。

=====================================================================================


  別人眼中的最好,通常不會和我眼中的最好相同,

  不然大家第一志願都是電機,為什麼我會填資工?


--------------------------------------------------

  最後,回答一下二下該回答的問題。


  我認為我應該學習好的方法,並且思考出不好的地方。

  把他套用在我現在在的地方,回饋給當初給我資源的人,

  如此,對方的投資才能真正有收益。

  

  再來,我再留下一個問題給碩一上的我

  你認為,資金是該用累積的或是用吸引的?